在兩種或多種生物之間(往往種系相距較遠),因彼此的外形或其他特徵相似而使一方或雙方受益的現象。擬態包括三方︰模仿者、被模仿者和受騙者。這個受騙者可為捕食者或獵物,甚或同種中的異性。在宿主擬態現象中,受騙者和被模仿者為同一物。許多有毒、味道不佳或有刺的動物往往有警戒色,這點常為其他生物模仿。擬態類型很多,但有一共同點︰兩個不同生物發生幾乎相同的信號(形狀、行為、發光、聲音、氣味乃至生物化學特徵)為另一生物所接收,接受者對雙方採取同一反應,對被模仿者採取此反應,對於接受者有利;對模仿者採取此反應則對於接受者卻可能無利。與趨同進化不同,擬態中的選擇因子必為另一生物,它被擬態所欺騙。擬態的幾方常處於同一地區,但也可能模仿者和被模仿者相距甚遠,藉遷徙候鳥(受騙者)而聯繫在一起。擬態有時與偽裝現象不易區分,但偽裝者常是模仿背景以免為接受者所察覺,而模仿者卻意求引起受騙者的特定反應。

擬態的基本類型
  擬態的基本類型如︰1.貝特斯氏擬態。模仿有毒、有刺或味道不佳的物種的外形。大多見於鱗翅目(Lepidoptera)昆蟲。1862年英國博物學家貝特斯(Henry W. Bates)注意到巴西叢林中兩種蝴蝶都是類似的鮮明的色彩,其中Heliconiidae科的種不合鳥類的口味,而粉蝶科(Pieridae)的種適口,但因形似前者,得以避免被啄食。2.米勒氏擬態。幾種均不能吃的蝴蝶,彼此之間外形相似。1878年德國動物學家米勒(Fritz Muller)解釋說,因鳥類必須透過親身嘗試才能得知某種昆蟲不適口,幾種均不適口的蝴蝶形色相似,這樣便可減少因被嘗試而犧牲部分個體的機會。米勒氏擬態常見於一組無親緣關係且均有毒、不能吃並具同樣鮮明的警戒色的物種之間。這樣的組稱為擬態環,常伴有貝特斯氏擬態現象。當環中有成員均採用同一信號時,所獲得的保護最多,這便是信號標準化原則。但這非真正擬態,因無受騙者,且更無所謂那一方是模仿者。3.進攻性擬態。模仿其他生物以便於接近進攻對象的擬態。例如捕食者模仿獵物,寄生蟲模仿宿主,藉以更順利地進攻後者。也有時是為了進攻第三者(被模仿的是模仿者進攻對象的獵物),如鮟鱇的背鰭棘形似蠕蟲,用以引誘其他魚類近身取食以便捕殺。食蟲植物如瓶子草、豬籠草均模擬花朵以誘捕採蜜昆蟲。清潔魚(如裂唇魚〔Labroides dimidiatus〕為其他魚類清除體表的寄生蟲和腐肉,但形、色和行為與之相似的假清潔魚(如Aspidontus taeniatus)卻藉機竊食魚體健康組織;北美的Photuris屬雌螢能發出假的應答信號誘捕Photinus屬的雄蟲加以捕食。4.自家擬態。指同種生物間的模擬,如很多雄蜂無刺卻形似有刺雌蜂而得到保護。5.默滕斯氏擬態。小尾眼鏡蛇屬(Micrurus)的珊瑚蛇劇毒,具紅、黑、黃色環狀紋(警戒色)。同在南美另有花紋相似的弱毒及無毒蛇(假珊瑚蛇)。最初以為後兩者模仿前者,但事實上中間的弱毒蛇才是被模仿者,因捕食者被弱毒蛇咬傷後不致死亡,才能獲得教訓從而避免接觸上述三者。模仿者比被模仿者更得到自然的保護。6.宿主擬態。主要見於鳥類。例如杜鵑產卵於其他種鳥的窩內,其卵色與宿主的卵相近,因而不被發覺,其雛孵出後為宿主扶養成熟。織布鳥科(Ploceidae)維達鳥亞科(Viduinae)的維達鳥也有將卵產於他鳥窩內的品種,且具宿主專一性。幼維達鳥的嘴部外形、求食鳴聲、頭部動作以及毛色都酷似宿主,因而得到餵飼。因雜交子代將無法適應父母任一方的宿主,故這種專一化的寄生關係要求避免雜交。每種維達鳥的鳴聲都學自宿主,鳴聲同源者方能相配,因而保證了各種間不發生雜交。7.有利於傳粉及散布的擬態。有的植物甚至模擬動物。如某些蘭(蠅蘭、蜘蛛蘭、蜂蘭)的唇瓣形狀酷似雌蠅、蛛、蜂,誘使雄體來交配,從而將花粉傳走。另一些植物花朵(如豹皮花屬〔Stapelia〕)則能發出腐臭氣味以吸引某些喜歡腐臭氣味的昆蟲。斑葉海芋(Arum maculatum)還有杯狀結構,能暫時囚禁進入的昆蟲並將它身上的花粉灑落在杯中雌花上。8.發生於種內的擬態。如非洲一種Haplochromis屬的雌麗魚在產卵後未容受精即將卵吞入口中哺育。雄魚尾鰭根處有橙黃色斑,酷似魚卵。雄魚排精時顯示此色斑,雌魚欲吞此假卵卻將精子吸入;受精作用在雌魚口內進行。在此,模仿者(雄魚色斑),被模仿者(真卵)和被騙者(雌魚)全係同種,共同受益。

擬態的進化
  擬態是進化的產物。尺蠖形似小枝因而免受鳥類啄食,這種現象可稱模擬或保護色。但當昆蟲數目過多時,鳥類甚至啄小枝以尋找昆蟲。在本例,原係尺蠖偽裝,但隨後小樹枝都轉變為「模仿者」引起鳥類的啄食反應。看來,相似的形態原只是物種特徵的隨機變化,只是在一定的選擇壓力下才成為擬態。進化的趨勢總是︰模仿者力求形態更為近似被模仿者。但若擬態對被模仿者無利,則被模仿者可能會發展出種種差異以示與假者有別。被杜鵑寄生的其他鳥類的卵、被維達鳥寄生的鳥類的喙裂,以及清潔魚都發展得形態萬千,可能與此有關。若擬態對受騙者無利,受騙者也可能增進鑑別能力。不過,擬態也可能對幾方均有利,如上述非洲麗魚,這時雌魚不能鑑別真假反有助受精作用的進行。在進化過程中常存在一種平衡狀態,如杜鵑的擬態不能過於逼真,否則宿主受害者過多反不利寄生者生存。在模仿者與被模仿者的數目間也存在某種平衡關係。例如模仿有刺蜂的昆蟲數目可能多於蜂類本身,但若為數過多時則被天敵發現而擬態在一定程度上失效。至若假清潔魚,雖數目極少但因它造成的損傷較大,仍足以引起被害魚類警惕以致擬態失效。

To cite this page:
引用本頁面資料︰
MLA style:
"擬態"。 大英百科全書。 2010年。 大英線上繁體中文版。
2010年10月14日 .
APA style:
擬態。 (2010)。 大英百科全書。 2010年10月14日取自大英線上繁體中文版。
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生物 yoyo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